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页
	目录
	下一页
	
		  		最是柳树留不住  (第2/4页)
州城遗光双脚受伤,陆金便明白了之前她是强撑着跟上自己的进度的。    心里很是愧疚,竟然这样大意粗心。    从那以后,哪怕遗光再三强调自己还能继续走,陆金坚持一日30里,铁打不动。    又调整了时间,每日日出前出发,到了午间便找阴凉的地方休息,等到了日头偏西,再继续行走,天一黑就找落脚的地方。    就这样,虽然走了一个多月,但遗光明显丰润了一些,更因为心情舒畅,面颊红润,已然回到了陆金在军署里初见她的美艳。    便是他自己,身体也已经完全恢复了过来,还由于少晒了太阳,连皮肤都白了许多,乍一看,浓黑大眼,身高腿长,西北汉子的硬朗又添了丝青年的蓬勃朝气。    两个人走在路上,便是遗光蒙着面目,那健康的身姿,在一众因营养不良,大多矮小佝偻的华国普通群众中如朝露般闪亮而珍贵。    他们犹然不知自己的凸出醒目,反而因为终于要进入豫地而心怀喜悦。    按照原计划,进豫走洛阳,从商洛过西安,遗光心里向往古秦遗址,盘旋几日,便可以直奔延安。    连日赶路,已经是累了,一进亳州城,只见大街上人来人往,陆金同遗光感叹,没想到竟然这样繁华。    遗光仔细一看,发现人群都是朝着北面走,说出来后,陆金拦住个行人。    才知道,今天乃是花戏楼供戏的日子。    这花戏楼原叫做歌台,旧时代是一处戏台,后面供奉关公,每到集日,进香的,赶集的汇聚于此,戏班子拉台奏唱,好不热闹。    正因为供奉关公,亳州又是药都,陕,豫,晋等地的药商便将这处作为联络之地,便又有了山陕会馆的别称。    这次因是大药商杨广昌五十大寿,杨家特请了鲁地出名的曹州班,本地花排班梆剧,放话要唱足九天。    今日开锣的乃是《绣鞋记》,便是曹州班名角小吉祥的拿手好戏。    曹州班是肘鼓戏班,肘鼓又做柳琴书,起源鲁地,但因为曲调流畅活泼,节奏明快,多花腔,民初流传过来后,在皖豫等地也颇多拥蹙。    更何况,这杨家听说为了做功德,决定包下花戏楼   ,将一楼堂厅开放。    这样免费上花戏楼听戏的机会,    况且内行人都听闻小吉祥自从1935年冬生了场大病,为保养精神,放话除了几个铁杆票友家邀请的堂会便不登台。    这次要不是托杨家的福,他们这些人只怕这辈子都听不到他唱戏。    无怪亳州人奔走相告,街头一时间摩肩擦踵了。    遗光和陆金听的起了兴趣,既然一时无事,他们商量不如也赶个热闹。    等到了北关,眼前伫立一座三层牌坊式样的砖楼,上写参天地三个大字。    人流集聚于正中拱门,看来此便是花戏楼了。    他们近前一看,门口站着一帮青衫,都年轻精壮,似乎是看家护院的打手,拦着门不让人进去。    大多人畏惧他们,都退到一边,有几个胆气足的上去问原因。    那些青衫虽然面目凶狠,但或许是主人有令,为了积福,也难得耐心的解释道。    “杨老爷这次办堂会,市长也会来。现在饭还没吃好,他们没来,谁都不能进。”    这话一说,除了几个无赖夹缠,余下的良民都散开去找边上卖茶卖吃的去了,只有几个乡下人,或许难得过来,早准备好了吃食。    蹲在墙根,掏出番薯之类的充饥。    青衫皱了皱眉头,觉得有些不好看,又上去打发了,这下花戏楼门前,一寸地方也没有人靠近了。    陆金他们便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