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篇 马伕 (第1/4页)
第一篇 马伕
![]()
![]()
第一章 玉城自记事儿起,就知道自己是马伕的儿子,然而他对他的马伕爹也没什么印象——皆因他出生不久,母亲生病去世,家里的薄田薄产也几乎消耗殆尽。爹爹马金阳便抛下他由祖父祖母照顾,只身一人去了繁华喧嚣的西安府,给一大户人家做了马伕。虽说一年难得见一次面,靠着时常捎回来的银钱物资,却也让日子没那么拮据难熬。 到得玉城十四岁时,祖父祖母也相继去世,马金阳便接了玉城来到西安一起生活。 上次见面还是前年,而此时出现在眼前的两父子竟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。玉城看着眼前的爹,却丝毫联想不到马伕二字! 首先,马金阳虽衣着简朴,但却干干净净、清清爽爽,也没有一丝丝马粪或者草料的腐臭味儿。 其次,马金阳是典型的绥德汉子样貌:皮肤微黑,五官棱角分明如刀刻划;身材中等笔直、细腰乍背;一双手臂露出衣袖,筋rou结实,青筋虬裂。看起来更像是个护卫,而非马伕,或者农夫。 按年纪来说,马金阳今年三十出头,除了一双展翅欲飞的丹凤眼角有两道细纹,根本看不出任何的岁月痕迹。从相貌上来说,玉城觉得自己既像爹,又不太像爹——同样的浓密的眉毛、丹凤飞眼和高挺的鼻梁,但眉眼间流出的媚丝和丰润的红唇可能更像他的母亲。 父子相见,并未有大悲大喜,马金阳只是拿过玉城手里简单的包袱,“走,先回家吃饭!”便前面带路。玉城也就默默地跟在身后,一边走一边看着这繁华渐欲迷人眼的西安府。 “这边是开元寺,这边是骡马市,这条大街就是东大街。。。”玉城听着爹爹三言两语的介绍,却丝毫没有留在脑子里,只是满眼的奇人异士、花团锦绣,四处飘香。 从东大街的一条小巷走进去,再一转两转就到了一个僻静的独门独院,“到家了!” 进得小院,一棵柿子树,一口水井,一间正房一间厢房。 “你跟我吃住就在厢房,正房你没事不要进。你先自己打水洗个澡,我给你做饭。”马金阳把包袱放下,就开始在厨房忙活了。 玉城自小生活在绥德老家,茅草屋、篱笆墙,第一次进城就能安顿在这样一个虽小却干净爽利的家,尤其是不用外出二里地挑水这件事,就让玉城如同上天享福了一般。 后晌的阳光干净、金黄,玉城脱的赤条条就站在了井边,一桶水一桶水地浇落身上的汗水与风尘,这水居然是甜的,而且沁凉! 换了身干净衣服,头发随便一挽,玉城进了厨房。饭食已经齐备,砂锅里的是黄精山药鸡汤,一大盘卤熟牛rou,一大盘蒸白面馍,几个煮鸡蛋,一碗胡麻油拌莲菜。 看到儿子长成了大人模样——白里透红的脸蛋儿、红润饱满的嘴唇,和发梢滴落的水滴,马金阳觉得父子间的所有空白、疏远都过去了,所有曾经的苦和难也都值得了,心里热血翻涌,眼泪几近夺眶,但嘴上却是简单的一句:坐,吃饭! 玉城在乡下的日子并不算清苦,温饱有余、时常有rou,但眼前的饭食相比之下精致的多,也香的多!再加上一路舟车劳顿,头也不抬,话也不说,就是一顿狼吞虎咽。马金阳只是喝了几口汤,眼里满是欣喜与自豪。 作为一个十四岁的孩子,玉城还是有着比同龄人更多的乖巧与灵静。娘亲的缺失、爹爹的缺席,并未让玉城觉得自己可怜:因为祖父祖母的疼爱,以及在爹爹一再坚持要求下,专心读书、专心认字——毕竟家里没什么田,也没养牛,所以不用像同龄人一般日头底下种田放牛,已是相当知足了!根本也无需去想对自己的爹爱或者怨。 因为他的名字里的“城”字,就是家里对他的期望——去大城市扎根,去大城市过上好日子!马金阳做到了,而玉城也迈出了第一步。 “吃饱了?” 玉城点了点头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