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章
傘下舊影 (第1/1页)
傘下舊影
雨聲終於在夜半時分歇了,薄霧卻未散。南城的巷道在晨光裡泛著潮潤的光澤,石磚縫間細流蜿蜒而下,映著初曉微白的天色。 昭寧一早便醒,昨夜那抹徘徊在街口的身影,仍縈繞在腦海,像一縷細絲無聲牽動著心緒。她起身理鬢,將那封舊信收於錦匣底層,再鎖進畫案暗格;此事暫不可為人所知,即便是傅懷瑾。 方才繫好衣帶,阿青便來稟:「夫人,少爺遣人備了早膳,說天涼露重,不必去前廳,讓奴婢端來便是。」 昭寧應了聲,推門時卻見廊下立著一柄墨色長傘,傘面沾著未乾的水珠,順著傘骨緩緩滴落。握柄的雕紋極熟,正是他常攜之物。她心口微動,正欲細看,背後傳來沉穩的腳步聲。 「昨夜雨急,你偏獨守窗前,著了涼也渾然不覺。」傅懷瑾的聲音低沉,似經過一夜沉思,更添幾分壓抑與克制。他走到她身側,收起傘,眼神似不經意地掠過她的神色,「有事不說與我聽?」 昭寧垂眸避開他的視線,語氣淡淡:「不過舊人路過,送來幾張紙而已。」 「盛延之?」他直言不諱,唇角帶著一抹看不出喜怒的弧度。 她微怔,抬眼對上深沉如夜的眼。 「阿福已稟過。」傅懷瑾將傘靠於柱間,語聲漸冷,「羅府的舊帳,不是隨便什麼人都能插手。你可知,這其中牽涉的,不止沈家?」 昭寧沉默半晌,終是輕聲道:「若不先辨別真假,焉知誰可信、誰不可信?」 他的目光在她臉上停留良久,像是要穿透她的心防,終於轉開,只淡淡道:「用膳吧。」語氣看似平淡,卻透著一絲不容辯駁的力道。 ** 午時,天色微霽,雲縫間落下斑駁日光。昭寧因前些日子在城西繡坊訂了幾匹上好繡緞,準備裁作節日宴服,便喚阿青備轎。 出府時,恰逢傅懷瑾自外歸來,他立於階下,目光靜沉如水,隨她上轎的身影漸遠,神情似要將這畫面細細鎖進心底。 繡坊離城西佛寺不遠。昭寧取了繡緞,見時辰尚早,便轉往寺中,為父親上香。 香煙裊裊間,殿外忽傳來低低的木魚聲,節奏穩而悠長。昭寧抬眼,見迴廊盡頭立著一名老僧,面容清癯如松風石骨,僧衣垂落,神態沉靜。 那雙微垂的眸子,卻在不動聲色間,似攜著一種古老而沉重的目光,將她整個人靜靜端詳。 那一瞬,她心頭莫名一震;那眼神,彷彿穿過了重重歲月,帶著審視與探尋,彷彿在對照著什麼人,又像是在確定一段早已塵封的記憶。 記憶的水面,被這一瞥輕輕撩動;那年廟會,香火鼎沸,她捧著一盅熱騰騰的蓮子羹,遞向佛寺門前的一個少年。少年蜷縮在石階,衣衫單薄,抬頭時眼底怯色如晨霧,卻在霧氣深處,隱著一抹不肯低頭的倔光。 雖不知是錯覺還是真有其事,卻令她胸中一瞬間泛起說不清的酸澀與恍惚。 回神時,老僧已合掌轉身,背影沉入暮色深處的偏殿之中。 昭寧本欲上前追問,卻被突至的細雨阻住了步子。寺童送來一柄油紙傘,她撐傘立於石階下,雨絲打在傘面上,聲聲入耳。忽聽有人低聲喚她: 「昭寧。」 她回首,見傅懷瑾不知何時立於雨幕之中,傘下眉目清俊,背後是幽深的寺門,恍若將她從記憶中牽回現實。 雨絲斜落,他走上前,伸手接過她的傘,語氣平靜卻不容置疑:「回府吧,風起了,莫在此多耽。」 昭寧垂眸應聲,與他並肩下階。雨聲在傘簷間流轉,將兩人緊緊罩在同一方天地之中,氣息似近又遠。 只是她未曾察覺,佛寺偏殿的窗格後,有一雙陌生而陰沉的眼睛,正冷冷注視著他們的背影。那目光如暗潮潛伏,無聲卻逼近,似一場未散的風雨,正靜靜醞釀。